铁路印象(一)—“动力之都”株洲

2020-05-23 10:05:00 宣传部
中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
说起这一点,株洲人有足够的理由骄傲
 
铁路职校小编@你一起了解株洲铁路啦!
       1905年12月,株萍铁路建成,株洲开始通了火车。1911年1月,粤汉铁路长沙至株洲段竣工开通。1918年9月,武昌至长沙段通车,与长株段合称湘鄂路(段)。1936年9月,粤汉铁路通过株洲全线贯通。
       1937年9月,浙赣铁路玉萍段建成,与株萍铁路连接,浙赣铁路杭州至株洲全线贯通。1938年9月,湘黔铁路株洲田心站至湘潭东站(原名板塘铺站)、湘潭站至涟源站(原名兰田站)两段建成通车。
       在上世纪30年代,国内大部分地方还不通火车,可株洲这个湘潭县里的小镇已经是三条铁路线交汇,初步形成了铁路的网络。
动车驰骋在沪昆高铁湖南段
 
       在解放前,株洲也已建有4个火车站。1905年,在株萍铁路建设时,株洲修建了第一个火车站——株洲火车站,后改为南站,抗战后称西站。
       1911年1月,粤汉铁路长株段建成通车时,株洲建成了第二个火车站,称粤汉铁路株洲北站,站址位于现株洲站南头。1936年,改称株洲车站。
       1937年9月,株萍铁路并入浙赣铁路,新建株洲火车总站,站址在现株洲站的背面处南岳岭下,亦称株洲北站。另外,在株洲总站以东约2公里处建株洲东站。1949年9月,株洲4个车站合并统称株洲车站。
 
       但解放前的株洲4个车站设备简陋,规模较小。浙赣路株北站建站12年只有4股道,站房面积150多平方米,只有月台1座。粤汉铁路株洲车站建站38年,亦只5股道,站房面积100多平方米,候车室只能容纳100余人。
       1948年时,日均接发列车15对,日均出入车辆不过200余辆,旅客到发日均200人左右,装卸车日均不到20辆。
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后,株洲铁路焕发出新的生机,挥笔书写着一个城市里铁路的辉煌篇章。
       因抗战停建的湘黔铁路,经过分段施工,株洲站至贵阳站全线于1975年1月正式开通运营。该线在株洲与东来的浙赣铁路(2006年12月,沪杭、浙赣、湘黔、贵昆四条铁路合并为沪昆铁路)相接,并与从北向南的京广铁路交汇。由此,株洲构成了中国南部重要的铁路十字枢纽。


        株洲北站编组场
       1969年8月至1973年12月,又先后完成一些扩建工程,株洲北站由到达场、编组场、出发场组成的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的编组站初步建成。   
       1986年,铁道部决定继续扩建株洲北站,将单向三级三场扩建为双向三级七场。该工程于1995年全部建成,设计能力为日均办理17000辆,年货物到发流量800万吨。2006年,车站日均办理辆数为17108辆,办理车数位居全国第五,为全路路网的五大支柱之一。
       2009年4月,株北站日均办理辆数曾达到极限,为18350辆,解编12633辆。2014年7月后,随着经过株洲境内的吉衡铁路和文茶铁路建成通车,逐步分流了株洲北站的货运量,缓解了株洲北站的运输压力。


       现在的株洲北站,主要办理京广、沪昆两大铁路干线四个方向货物列车的到达解体、编组出发以及各个方向旅客列车的通过作业。它是铁路货运特等站,为全国十大路网性编组站,曾被称为是“江南第一大铁路编组站”,是沟通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和北方的铁路交通枢纽。
       国家还对株洲车站的行车及客、货运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。其中,从1975年到1985年,在原址分两期工程扩建车站,也就是建设株洲新客站。
       1980年12月主楼工程竣工交验,1981年9月完成副楼及扫尾工程,1985年旅客一、二站台及雨棚的延长工程竣工。从此,一座设计新颖、宏伟、壮观、装饰典雅、设备齐全,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型客站就屹立在了株洲市区中心。
       到1990年底止,株洲车站客运设施有房屋1.5万多平方米,为1949年的60倍。株洲站成为当时全国52个大客运站场之一,也是当时中南地区最大的中转枢纽站,为中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等站之一,曾与郑州并称“北郑南株”。
       2015年4月,湘潭站划归株洲站。2016年12月,株洲站接管长株潭城际铁路11个站点。现在,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该站的各项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和完备,已成为一个客货运服务功能齐全、先进的客货运特等车站,每天接发列车达700多列,日均发送旅客23000余人,年均发到、中转行包100万件。
九郎山站
 
大丰站
 
       2009年12月26日,武广高铁开通,在株洲设立株洲西站,由此把株洲连接进入中国2万多公里的高铁网。
       2016年12月26日,长株潭城际铁路建成通车,开启了株洲的城铁时代。
       而今,放眼株洲大地,一条条铁轨密如蛛网,纵横交错,构筑了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。
       枢纽内拥有两个特等站,有车务、机务、工务、电务、车辆、供电、房建、公寓等站段或车间,在全国铁路运输生产组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。
长株潭城际动车组穿行在株洲市区
       火车拉来了一座动力之都
       株洲,在未修建铁路时,还只是湖南湘潭县的一片默默无闻的乡村。随着株萍、粤汉铁路的开通,人群开始聚集,商贾开始云集,行业开始繁多。
       1908年,设株洲厅。1934年,设株洲镇。1936年,粤汉铁路总机厂建在株洲。该厂最初只是承接粤汉、浙赣等铁路小量修理和配件生产,后承担蒸汽机车修理和车体制造任务。
        同年,株洲兵工厂也在此开工建设。于是,株洲有了现代工业的萌芽,城镇也逐步沿粤汉线、湘黔线、浙赣线分布开来。到解放时,株洲已是一个拥有7000多人的小城镇。
        1949年8月3日,株洲宣告解放。8月12日,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。由此,凭借铁路的交通优势,获得新生的株洲开始为一个民族的现代工业发展探路,也步入了一个现代化都市的进程。
复兴号飞驰在京广高铁
株洲西高铁站
       1951年5月,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立县级市。1953年,改为省辖市。同年,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,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。
       株洲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工业重镇,先后有100多项全国第一的工业产品诞生在这里,获得了“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”“硬质合金的骄子”“有色金属冶炼基地”等多项美誉。
       而这些工厂的生产,几乎都离不开铁路的依托。据《株洲交通志》记载,到1990年,株洲有54条、长145公里、连接32家大中型企业的铁路专用线。
       1956年3月,株洲升格为省辖地级市。1970年,设立辖区的株洲市。1983年,株洲为市管县体制的地级市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,现在的株洲市,辖5县4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、1个“两型社会”建设示范区。2017年,总人口达四百余万。
 

 
       2017年,地区生产总值在湖南省各市州名列前茅。它是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,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,曾被评选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地级活力城市。在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全省6个上榜城市中,排第2位。
       2018年,入选国家新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17个城市名单和“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”。可以说,以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、电力汽车、风电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型产业正牵引着株洲这座“动力之都”奔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。
       而在株洲的铁道线上,列车在日夜不息运行,就如大地上滚滚流淌的血液,为这个现代化的城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。
       也正因铁路与株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2009年7月,株洲市在启动株洲精神大讨论活动时,“火车头精神”脱颖而出,并最终被确定为株洲精神的表述语。
       这是全国唯一以“火车头精神”命名为城市精神的城市。